一、晶闸管的基本工作原理
晶闸管是一种由PNPN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的器件,具有三个电极:阳极(A)、阴极(K)和控制极(G)。其导通和关断主要依赖于内部的正反馈机制。
1. 导通条件
- 通过控制极(G)施加一个触发脉冲,使门极电流流过内部的P-N结,触发载流子注入。
- 当阳极电压处于正向且门极触发信号足够强时,晶闸管进入正反馈状态,电流持续流动,即进入导通状态。
- 一旦导通,即使触发信号被移除,只要阳极电流未降至维持电流(holding current)以下,晶闸管仍保持导通。
2. 关断条件
- 仅靠切断门极信号并不能让晶闸管关断,必须使流经器件的阳极电流降至维持电流以下。
- 通过电路设计降低阳极电流或施加反向电压,削弱正反馈机制,使晶闸管恢复到截止状态。
二、晶闸管的关断过程
晶闸管的关断过程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步骤组成,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控制,以确保器件完全进入截止状态。
1. 触发信号撤除
尽管门极触发信号是使晶闸管进入导通状态的关键因素,但在晶闸管一旦导通后,门极信号的撤除并不会立即引起关断。因此,虽然触发信号的移除是第一步,但并不足以使晶闸管关断,仍需进一步采取措施控制阳极电流。
2. 降低阳极电流
为了让晶闸管成功关断,必须使流经阳极的电流降到维持电流(Ih)以下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来降低阳极电流:
- 增加负载电阻:在电路中增加额外的负载电阻可以减少流经晶闸管的电流,使其尽快降到维持电流以下。
- 减小电源电压:在交流电路中,当电源电压自然下降到零(如在正弦交流电压过零时刻),晶闸管可以自然关断。
- 采用换流电路:在直流应用中,可以使用换流电路(如强制换流)提供额外的路径使阳极电流快速衰减。
3. 施加反向电压(适用于某些应用)
在某些应用场景中,为了加速关断过程,可以向晶闸管阳极施加反向电压,使其内部PN结反向偏置,加快载流子的复合过程。例如:
- 在交流整流电路中,半个周期后电压极性翻转,晶闸管自动进入反向偏置状态并关断。
- 在直流应用中,外部电路可以人为地施加一个短时的反向电压,使晶闸管尽快恢复到截止状态。
4. 等待器件恢复
晶闸管在关断后并不会立即恢复到完全截止状态,而是需要经历一个关断恢复时间(tq)。这个时间决定了器件能够承受的最大工作频率。在此期间,晶闸管的内部载流子仍然可能存在,一旦电路中电压或电流过快变化,可能会导致晶闸管重新导通。因此,在实际应用中,通常需要等待一定的恢复时间,以确保关断完全。
三、影响关断过程的关键因素
晶闸管的关断不仅取决于上述步骤,还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:
1. 关断时间(tq)
- 关断时间指的是晶闸管从导通到完全截止所需的时间。这个时间受晶闸管材料、温度、工作电流等因素影响。
- 在高频应用中,关断时间越短越有利,因此选择低tq的晶闸管更能提高电路的响应速度。
2. 电流和电压变化率(di/dt 和 dv/dt)
- 过快的电流变化率(di/dt)可能导致关断过程不完全,甚至引起误导通。
- 过高的电压变化率(dv/dt)可能导致晶闸管在未触发时误导通(dv/dt触发现象)。因此,在实际电路设计中,需要采取适当的抑制措施,例如加装缓冲电路(Snubber)来优化电压和电流的变化率。
3. 环境温度
-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晶闸管内部载流子的恢复速度,从而影响关断时间。在高温环境下,载流子复合时间增加,导致晶闸管的关断速度降低。
- 因此,在高功率应用中,散热设计也是影响晶闸管关断特性的重要因素。
结论
晶闸管的关断过程是一个涉及多个因素的复杂过程,仅仅撤除触发信号并不能让晶闸管自动关断,而是需要通过降低阳极电流、施加反向电压以及等待恢复时间等手段来实现稳定关断。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,合适的关断策略可以显著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安全性。因此,在实际电路设计中,需要结合晶闸管的特性以及电路需求,精确选择关断方式,确保系统稳定运行。
工厂地址:安徽省六安市金寨产业园区
深圳办事处地址:深圳市福田区宝华大厦A1428
中山办事处地址:中山市古镇长安灯饰配件城C栋11卡
杭州办事处:杭州市西湖区文三西路118号杭州电子商务大厦6层B座
电话:13534146615
企业QQ:2881579535
深圳市壹芯微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| 备案号:粤ICP备2020121154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