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晶闸管定义及其扩展
晶闸管,常见称为可控硅或晶体闸流管,早期简称为可控硅。其为半控型半导体器件,能够通过信号激活其导电状态,但不支持自行关闭。普通晶闸管仅是其多种形式中的一种。广义上,晶闸管类包括双向晶闸管(TRIAC)、快速晶闸管(FST)、逆导晶闸管(RCT)以及光控晶闸管(LTT)等多种衍生类型。
二、晶闸管的工作机制
实验表明,晶闸管的工作机制依赖于其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配置。主电路由电源Us、白炽灯、晶闸管的阳极和阴极组成;控制电路由电源Uc、开关S、晶闸管门极构成。晶闸管在阳极和阴极间承受正向电压时处于非导电状态,闭合控制电路的开关S后,门极被激活导致导通,灯亮。去除门极电压后,晶闸管依旧导电,显示其半控特性。若加反向电压,晶闸管截止,不导电。
三、导通与截止的条件
晶闸管导通有两个基本条件:一是阳极和阴极之间须有正向电压,二是门极与阴极之间需加适当的正向电压和电流。一旦晶闸管导通,门极控制功能失效。晶闸管的截止需要通过减少阳极电流到零以下,或施加反向电压来实现。
四、晶闸管的结构和材料
单向晶闸管,也称为普通晶闸管,是由四层半导体材料P1N1P2N2构成,具有三个PN结。它的三个电极包括:从P1层引出的阳极A、从P2层引出的控制极G和从N2层引出的阴极K。晶闸管在结构上与二极管类似,但通过控制极G的加入,赋予了其独特的工作性能。
五、可控硅的特性和分类
可控硅,从功能上,不仅可以单向导电,还能通过微小的电流控制高功率设备。可控硅以其高效、成本低、无触点操作等优点被广泛应用,尽管在静态和动态载荷能力上表现不足。可控硅的外形多样,包括螺栓形、平板形和平底形等。无论外形如何,其内部结构都基于P1N1P2N2四层半导体材料构成,三个PN结分别连接三个电极,展示其四层三端的独特构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