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二极管和快恢复二极管的振铃吸收特性对比
1、分别测量两个电源的振铃吸收电路中电容上的电压波形
1 号电源模块的振铃吸收电路由RS1M 快恢复二极管、1000v1000p 瓷片电容和200k 贴片电阻组成,下图是1 号电源的振铃吸收电路和示波器接入方法(示波器的地线接整流滤波后的正极,探头接吸收电路的中间;如果示波器的地线接电源负极,则测得的电压增加300 多V,测量精度也下降不少)
测得电压波形如下
IC 内的场管截断前,电容上的电压高于电源电压约99v,当场管截断时,振铃电压会将1000pF 电容充电到约142v,也就是电容上的电压上升约43v,但该电压在波峰后的192ns 时间内下降约33v 到约109v,然后间歇期放电到约99v,迎接下一个振铃波峰的到来。电容上电压快速下降的原因肯定是快速放电,而快速放电只能通过快恢复二极管RS1M,也就是说,虽然是快恢复二极管,但也存在反应时间(查资料得RS1M 的最大恢复时间为0.5μs),在本次测量中,是在192ns 时间内,二极管PN 结内的载流子尚未消失,所以可以反向导电,将波峰时给电容充的电释放约3/4,因为此时的释放,初级是回路的一部分,此时初级回路加反向电流,其感应是增大了次级正向电流,所以这3/4 是被电路回收利用了的,另外的1/4 在间歇期释放,这部分是损耗。这个电源电路的工作频率约63kHz,周期约16μs,振铃脉冲占不到1μs,也就是在约15μs 的时间,1000pF电容放电约9.5v,在平均电压约104v 下,200k 电阻可以将1000pF 电容放电104v/200k*15μs/1000pF=7.8v,实测是下降约10v,相差的约2v 可考虑为快恢复二极管的结电容影响以及测量误差。从这几个数值也可以求出振铃吸收电路中电阻消耗的功率,电阻上的平均电压为104v,消耗功率P=104*104/200000=0.054w,电容上另有约0.012w 的功率通过PN 结电容释放,这部分主要在开关管上损耗。
2 号电源的振铃吸收电路是普通整流二极管M7、1000v 1000p 瓷片电容和150k 贴片电阻组成,吸收电路电容上的电压波形如下
2 号电源的频率约48kHz,周期约21μs,可见由于周期更长,电阻更小,电容上的电压下降更多,约15v,同时,由于第一个振铃波峰过去后,振铃波谷时电容上电压下降较多,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第二个振铃波峰。